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24

最慘烈的一役,二戰轉折點: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Image
大戰之後,史達林格勒車站前廣場的噴泉廢墟。 照片由前蘇聯 謝爾蓋·斯特魯尼科夫拍攝。 公有領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採閃電攻略,僅數星期就擺平波蘭,一路推至丹麥、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接著 6 個星期拿下法國。當西線一派順利,德國納粹首領希特勒將目光放至東線 —— 德國於是向蘇聯宣戰。 此舉在蘇聯預料之外,令蘇聯感到措手不及。 德國有三路進攻方向同時進行,以中路直取莫斯科為主力。因為蘇聯幅員遼闊,實在太大了!持久戰不利於德國,必須速戰速決,直搗核心!只要拿下莫斯科,就等於控制蘇聯全境樞紐。 德軍進展迅速,蘇聯節節敗退 —— 甚至已經撤退到莫斯科郊區,德軍遠遠可以看到紅場與克里姆林宮了! 此時蘇聯領袖史達林下令:不計代價都要保住莫斯科! 希特勒見莫斯科久攻不下,決定來個「南北夾擊」:北進聖彼得堡,南取史達林格勒。只是包圍聖彼得堡後也是遲遲無法攻堅,遂決定將重心放在攻打史達林格勒 ( 現在稱作「伏爾加格勒」 ) 。 由於當時中東地區還沒有大規模發現石油,全世界石油最多的地方就在蘇聯南邊的高加索平原一帶。因此希特勒攻打蘇聯南境還有一個重大目的:搶下蘇聯的油田!尤其德國最強的空軍與陸軍坦克部隊相當需要石油補給! 德軍勢如破竹一路推進到史達林格勒,這裡是蘇聯保衛油田的最後一道防線,一但過河就是油田了! 史達林下令:不計代價死守史達林格勒!這個以我的名字來命名的地方絕對不可以落入德國人手裡!凡逃陣者一律槍斃! 不同先前攻打莫斯科與聖彼得堡,這次德國很快就攻進史達林格勒。正當希特勒為戰事進展順利樂開懷的時候,殊不知接下來的發展竟是德國夢魘的開始。 通常當德軍的地面部隊進城的時候,就是接受投降的勝利時刻。只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在經德國空軍轟炸洗禮之後已成廢墟的史達林格勒,在那些斷垣殘壁之間竟還能遭遇頑強抵抗。 德國坦克在一片廢墟中並沒有優勢,因為根本開不動,只能短兵相接,進行激烈巷戰。有一棟大樓在 6 小時之內竟易手 14 次!德軍攻下來之後,蘇聯搶回去,接著又被德軍佔領,蘇聯再攻取 ...... 就這樣一來一往,戰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死守史達林格勒的蘇軍本無外援,然而,德軍的物資幾個月下來也漸漸耗盡,而且他們對於當地寒冷的冬天毫無準備。情勢開始轉變,蘇聯轉守為攻。 1942 年冬天,戰事逆轉,變成蘇軍去包圍死守史達林格勒的德國孤軍。希特勒曾經嘗試空投補給資源,但是成

神秘「百慕達三角洲」:謎團與迷思

Image
百慕達三角洲示意圖 By Bermudan_kolmio.jpg: Alphaiosderivative work: -Majestic- (talk) - Bermudan_kolmio.jpg, public domain. 百慕達三角洲是一片位於由美國佛羅里達州南端、美屬波多黎各以及英屬百慕達群島所形成的三角形海域。 其實,全世界海上任意找三個點,都可以形成一塊三角形海域。然而百慕達三角洲,因為屢次發生飛機與船隻不明失蹤事件,讓此片海域批上神秘面紗,又被稱為「魔鬼三角」。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1945 年 12 月,五架美國空軍軍機由佛羅里達州基地起飛,當飛行進入這片海域的時候,突然就從雷達上消失了。大家覺得很奇怪,難道是墜機了嗎? —— 可是,五架飛機同時墜機極為罕見。但因為那天天候非常惡劣,也有人認為是風暴中遭遇雷擊。總之,事件過去,大家也沒有想太多。 1948 年的今天, 1 月 30 日,一架客機由倫敦起飛前往古巴哈瓦那,按計劃先飛往北大西洋中的一座小島加油補給,然後再飛往古巴。飛機加滿油後起飛,預計約兩小時抵達哈瓦那。然而,當飛行進入百慕達三角洲的時候,客機消失在雷達螢幕上。 由於飛機失事前機長曾與下一個加油點通訊,所以可以精確估算失事地點。那天天氣很好,萬里無雲。營救行動立即展開,可是卻連任何飛機的蹤影都沒有,好像就這麼憑空消失了。 對於失事原因的檢討,初步即排除天候原因。難道是引擎故障嗎? —— 但這架客機一共有四個引擎,即使其中一兩個引擎故障,依然可以安全飛行。不到兩個小時之內,四個引擎同時故障的可能性近趨於零。難道油箱出問題了嗎? —— 但該客機才在上一個加油點加滿油,如果油箱破損漏油的話,當時應該就被發現了。總之,美國、英國與古巴花了不少時間與金錢投入調查,還是無法釐清謎團。 人們將此事與之前美國軍機失蹤事件聯想在一起,這塊海域似乎太尋常的說法漸漸出現。 1950 年美聯社花邊新聞,開始對於百慕達三角洲的連續失事事件進行系列報導,穿鑿附會,「魔鬼三角」之名由此而來。 1964 年,「百慕達三角」 (Bermuda Triangle) 一詞才首度正式出現於雜誌報導中。 從此,百慕達三角洲成為一個人們聞風色變的地方,專門吞沒經過的飛機與船隻,飛行員與船員最好都要繞路避開。關於百慕達三角洲的迷思還延伸至磁場異常、外星人綁架地球人、異次元空間的入

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新加坡:萊佛士爵士

Image
萊佛士爵士像。於新加坡河邊,當年萊佛士登陸新加坡的地方。 CC BY-SA 2.0 沒有萊佛士爵士,就沒有今天的新加坡。他是新加坡海港城市的創建者 —— 這樣一位大人物其實小時候出身窮苦家庭, 14 歲時就被迫輟學工作,進入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為打雜小弟。 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半官方性質的企業,在殖民時代它負責英國在遠東地區的殖民事業。之後沒有多久,佛萊士被公司派往馬來亞半島的檳城。 雖然佛萊士是沒有讀過太多書,但他是一個做事非常認真的人。他潛心自學馬來亞人多種方言、努力了解當地的歷史與文化,甚至最後對博物學產稱濃厚興趣。由於佛萊士能夠以當地語言與當地人民溝通,很得上司賞識。 當時馬來亞一個大島「爪哇島」是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土地。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在當地競爭,後者一直很想把爪哇搶到手,於是雙方展開一場爭奪爪哇的戰爭。 1811 年,萊佛士被任命為參謀。 8 月英國遠征軍登入爪哇並贏得戰爭,同年 9 月萊佛士成為爪哇代理總督。後來英國又佔領原來屬於荷蘭的蘇門答臘,萊佛士成為蘇門答臘總督。 此時,年僅 30 歲的萊佛士不僅身負管理數百萬居民的重責大任,他致力於改革原先荷蘭的殖民制度,廢除奴隸買賣,改善土著生活。他以英文撰寫一本《爪哇史》,詳盡介紹該島的歷史。由於改革耗資巨大,最後失敗。 1816 年萊佛士被召回英國,爾後受封得到爵士頭銜。 後來,英國將蘇門答臘歸還給荷蘭。荷蘭重新控制蘇門答臘,壟斷麻六甲海峽的貿易。麻六甲海峽在今天仍然是國際間重要水道,像供應東亞以及東南亞國家的一大部分石油就是經由麻六甲海峽運送。 英國東印度公司必須積極在東南亞另尋擴張勢力的前哨基地,於是他們想到這位深度了解當地並具備語言能力的萊佛士。 1819 年的今天,他在馬來亞半島南端的一個小島上建立自由貿易港 —— 正是今天的新加坡。 萊佛士成為新加坡總督。他為新加坡奠定日後發展的基礎,直到今日人們依然紀念著他。新加坡最好的學校,萊佛士書院、萊佛士女子中學、萊佛士初級學院就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此外,萊佛士酒店是新加坡最好的五星級飯店之一。 當然,東印度公司得到新加坡後,把它建設成「鴉片中心」:從印度進口原料,在新加頗加工、倉儲,之後主要傾銷置中國牟取暴利 —— 這就是另一段歷史上令人嘆息的故事了!

千變萬化,無限可能:不退流行的樂高積木

Image
如果被問到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 —— 很有可能超過半數的人都會不加思索地回答:樂高積木! 不過,樂高公司最早生產的玩具卻與今天大家所熟悉的樂高積木非常不一樣喔! 樂高創辦人出身木匠,因此樂高公司以製造木質玩具起家:木製玩具汽車、木製帶輪子的小鴨子 ...... 等等。當時的木質玩具頗受歡迎,銷路很不錯。 後來,樂高老闆率先引進一種新型機器,可以將融化的塑膠打入模具再經由冷卻過程來製造塑料玩具。在那個時候,塑膠玩具並不多見。因為塑膠在當時比木材貴,而打模塑膠的機器昂則是很大的成本投資。但是,生產塑膠玩具也有許多好處: 塑膠比木材輕得多。 只要先行制模,後續就能輕易大量復刻。 塑膠玩具耐用。 於是,樂高公司開始生產塑膠玩具。即便如此,那時的樂高與今天的樂高仍是大不同! 後來樂高創辦人將公司交由兒子經營。新老闆上台後,希望能夠生產出「給玩家更大自由發揮創意空間」的玩具,最好能夠千變萬化,而不是一部塑膠小飛機永遠就只能是一架飛機玩具;一個塑膠玩具火車永遠就只能是火車這一種可能性 —— 於是,最早期的樂高積木出現了! 得力於塑膠製模機,樂高研發出能夠改良過往木質積木推疊不穩固的塑膠積木,是今天樂高積木的雛形:底座有凹洞,頂端有凸起的積木零件。 1958 年 1 月 28 日,樂高公司正式註冊為此項新產品申請專利。 1958 年所生產的第一批積木還是可以與今天的樂高積木拼在一起喔! 兩塊 2 x 4 的樂高積木可以有 24 種不同的拼法,三塊 2 x 4 的樂高積木一共可以有超過 1000 種拼法,如果是 6 塊 2 x 4 的樂高積木,則可以有大約 10 億種拼法! —— 這些計算都還沒有包括特殊零件進去,不然實際拼法還可以更多! 這就是樂高積木的設計初衷,希望能讓玩家自由發揮,拼出任何形狀,不受限制。樂高積木設計精巧,能夠緊密結合,想要分開兩片積木有時候還需要一點力氣。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品質與精度存在,樂高積木作品可大可小 —— 甚至拼出一棟高達 34 公尺 ( 大約 10 層樓高 ) 的建築物都難不倒樂高積木。   根據一項承重量測試,一片小小的 2 x 2 樂高積木承受 300 公斤重的壓力依然沒有碎裂,果然真金不怕火煉!樂高積木價格不菲,的確有他的道理!